2007年2月17日 星期六

轉貼"大年初一食俗 吃什麼有學問"

看udn長知識,這篇還蠻有趣的,
主要是在描述大年初一中國各地所吃的東西,就看看吧


http://udn.com/NEWS/LIFE/LIF1/3733710.shtml



三大民俗節日中,粽子是端午節必備食品,月餅則是中秋節的代表;至於最重要的農曆春節,代表性食物則五花八門,中國北方文化春節餐桌上必備代表元寶的餃子,南方則有發粿、豆乾等,不論吃什麼,每種春節食物背後都有象徵意義。

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來自傳統閩南文化家庭,他回憶,小時候家人不僅除夕圍爐,大年初一也要起個大早,一起吃早餐,而母親規定,初一早餐第一口必須吃豆乾,第二口則必須吃白蘿蔔(菜頭),因為台語有這樣的順口溜︰「呷豆乾,做大官」、「呷菜頭,好彩頭」。

吳財順從一九九八年起,經歷台北縣教育局長、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、教育部主任秘書等職務,去年二月升任教育部常次;許多人欽羨吳財順一路亨通的仕途,吳財順卻笑說,可能是從小「吃豆乾」的緣故。

除了豆乾之外,年糕也是春節代表性食物之一。民俗專家、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講師林茂賢指出,年糕象徵「年年高昇」,中國民間把蒸年糕的成敗,象徵新年運氣的好壞,台灣民間也蒸「發粿」,象徵家族運勢,糕發得越大,象徵新年越旺。

台灣民間做發糕也有禁忌。林茂賢說,台灣習俗中,守喪時不能作粿,春節時由親友送粿給喪家,稱為「送節」,因此,春節期間絕對不能將粿當作禮品,否則將被視為觸霉頭、詛咒。

台灣許多家庭,大年初一早餐吃素,是因為有句話說「初一早吃菜(吃素),恰贏吃一年齋」,意思是一年開始吃素,比吃一年齋更有意義。林茂賢又說,舊時民間還有初一早上不能吃稀飯的習俗,否則出門會遭到雨淋。

俗語說「年年有餘」,傳統中國家庭的年夜飯餐桌必備一條頭尾完整的魚,有些習俗是可以吃魚,但不能吃完,有些習俗是這條魚只能看不能吃,必須留到大年初一才能食用,有些家庭在大年初一,會分食年夜飯沒有食用的魚。

另外,春節期間民眾食用橘子,象徵大吉大利,蘋果象徵平平安安。至於象徵「好運旺旺來」的鳳梨,則由於習俗中春節不能動刀,部份家庭會食用罐頭鳳梨,期許能夠「旺一整年」。

【2007/02/18 中央社】

沒有留言: